文丨希希
电影市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成长,这一点从近几年不断出现高票房电影就能够看出,对于电影制造方来说,制造一部电影的本质还是想要获得市场肯定,包含口碑上的认可,同时还有票房成就上的肯定。
当电影制造方的投资获得回报之后,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进行下部电影的制造,在一个制造方回报足够出彩的情况下,也会吸引更多家制造方进行电影制造。
《你好李焕英》也好,《长津湖》也好,影迷通过自己的花费才能告诉所有制造方:只要能够呈现出优质作品,市场就有足够高的热忱来观赏、回馈这些作品。
就市场高票房类型电影的制造方向进行分析的话,主旋律电影往往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,在票房成就上的表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也会更加突出。
《长津湖》《战狼》《红海行动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影都属于该类型的作品,而就后续电影制造以及制片方的选择来看,主旋律电影依然会是接下来市场的主力军。
在此基础上,也开始以“电影人”的身份介入到电影的制造环节,不仅仅是宣传工作,在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电影行业的进步,或者说是想从电影市场分得一杯羹。
不管何种目的,呈现在市场影迷面前的情况就是开始介入到系列电影的制造环节。
作为国内电视媒体的代表,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能够帮助电影在上映获得更高的有名度,借助平台优势,通过新闻系列频道专访电影《跨过鸭绿江》主创团队以及演员团队,在电影上映前帮助作品被更多观众所了解。
其实从名字来看就能够知晓,《跨过鸭绿江》是一部典范的主旋律电影作品,针对该类型影视化作品,抛开全新角色的塑造不谈,观众的留意力将会放在特型演员的选择上,毕竟这是一段真实发生过的故事,而特型演员对于角色的演绎将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观众的旁观体验。
《跨过鸭绿江》所邀请的特型演员分别是丁勇岱、候俊光以及张铎。
其中丁勇岱、候俊光两人在电视剧版《跨过鸭绿江》中就有出色发挥,现在能够挑战电影角色,也是制造方对两人演技的一种肯定。
之所以尝试制造《跨过鸭绿江》电影版作品,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版作品确实获得市场不俗的反馈,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全部市场大环境下,主旋律电影作品更卖座,当然是建立在作品本身质量足够突出的基础上。
在保证电视剧版《跨过鸭绿江》重要演员阵容的情况下,电影版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不需要担心,电影版制造的难点在于可否将故事成功精简,在讲述剧情时间大大下降的基础上可否继续讲好故事。
在完成对《跨过鸭绿江》主创团队的采访直播节目之后,该电影已经官宣定档,而为了进一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,综艺节目《文艺报道》同时制造针对幕后制造团队的采访。
利用综艺节目本身的市场占有率,来帮助电影提高市场热度,恐怕除了之外,没有哪家地方台会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电影作品打开市场。
当然如此大费周章,也是因为《跨过鸭绿江》是总台初次尝试制造的电影作品。
除了综艺节目之外,新闻节目同样针对《跨过鸭绿江》的制造进行了相关报道。
《朝闻天下》《经济信息联播》从不同方向针对电影《跨过鸭绿江》进行内容分享,进一步扩大了该电影在上映前的市场号令力。
从观众角度来说,全身心投入到电影的制造、宣传工作中,显然是一件值得愉快的事情,毕竟有好电影看,观众有福。
不得不说作为初次独立制造的一部电影,《跨过鸭绿江》后续的市场反馈将会影响在电影制造上的信念,而利用这么多资源来帮助作品提高有名度,也能够看出想要该作品获得市场认可。
对比电影市场同类型作品来看,《跨过鸭绿江》在制造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邀请到人气明星介入演出,这一选择或许也会成为决定该电影市场反馈的关键因素。
不否定在宣传工作上的成就,只是作品的最终落点还是在呈现质量上。
“出品,必属精品”目前只是表现在电视剧、综艺节目市场,至于制造电影如何,且看《跨过鸭绿江》的市场反馈。
校订丨王希希